共享单车的喧嚣

我对共享单车没什么好感。但我也承认,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人群的出行问题。

我不喜欢共享单车的主要原因是,它并没有解决一个大问题,但却造成了很严重的问题。而且当共享单车热潮消退之后,除了共享单车,我们并不会得到其他什么。

共享单车造成的问题有的是直接造成的,有的则是间接造成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共享单车投放过多,造成了用车集中点的拥堵以及大量共享单车的废弃。网上最多的共享单车图集就是这两种,路边停满或者空地堆满。

因为乱停放被拖走,是一种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但是ofo和摩拜们根本没时间顾及这一点“浪费”,它们在做的都是不顾一切、不计成本的扩张。

北京大山子地区ofo工作人员在投放单车(摄于2017年3月8日)

这一切都太“浮夸”。ofo和摩拜不停宣布巨额融资,疯狂的加大单车投放,在媒体上造势。他们追求的好像不是给人们带来便利,而是追求看起来显得很“大”的数字。

共享单车甚至带动了整个“共享”行业,带着整个行业都浮夸起来,好像不论什么沾上“共享”的边,就像镀了一层金一样。但镀金之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今年出现那么多新的共享产品,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共享单车。但是这些共享产品,大多只是为了共享而共享,也没有从用户需求角度考虑问题。

忘了之前听谁聊天,他说还是美国公司伟大。因为美国公司在做事情的时候,第一想到的是如何更好的为用户服务,顺便把钱赚了;而中国公司,总是看到一个赚钱行业,就不管不顾的扎了进去。我基本认同。在共享这顶帽子下面,几乎所有公司都是“看到这里可以赚钱所以来了”,而不是看到这里有用户需求,然后想到一个方法去满足。

这都是共享单车带起来的风气。也许共享单车公司并不是有意要带起这样的风潮,也许他们为自己能带起这样的潮流而感到骄傲——如果是这样,我觉得他们挺不要脸的。

很多人会把共享单车的热潮跟当年的团购比。当然可以比。当年也有一个人跟“共享”类似的热词叫“O2O”,一个美国人发明中国人发扬光大的词。当年团购也是几强争霸,后面跟着数千家;融资、交易额这些数字也是让人麻木;O2O也是什么产品都喜欢戴的帽子。

但不同的是,现在团购早就脱了O2O的帽子,而共享单车脱不了共享,因为它已经成了“共享经济”的代言人。在这之前,滴滴出行也是共享经济,还有国内没有火起来的短租。但滴滴早就跳出了共享这个圈子,成为了出行领域的公司。共享单车也是出行领域,但老大永远都是滴滴。

团购不仅脱下了O2O的帽子, 还衍生出了各种服务。就拿美团点评来说,从团购,到现在核心业务有团购、外卖、猫眼电影等等。外卖和电影业务都是从团购很自然衍生出来的。再看看共享单车,我真看不到能衍生出什么来。

本来要是你ofo摩拜好好做,也能在出行的一个细分领域的做不错,成为“小而美”的公司。但你们就是作,傲娇的不得了,搞得声势浩大,还把共享行业弄的花里胡哨的。等热潮退去,你们还是跳不出那个细分领域。

待明年回过头来看,共享单车除了留下一阵喧闹,大概还留下了一声叹息吧。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