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之后,这几天连续收到快递。
所有的东西都是我老婆买的,我基本全程没有参与,也不关心。这就是我的消费升级:不再关心物质的东西。
消费升级的本质,其实并不是买更好的东西,而是用更好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从生活的更好,到活得奢侈,应该不属于消费升级的范畴。而我,已经比较满意当前的物质生活。
当然,这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在自嘲。因为还是会想要很多东西,只是买不起。但我真的很少因为买不起而焦虑了。
消费升级和中产阶级焦虑这两个词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而且出现的频率几乎一致。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有钱,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人们却越来越觉得自己过的不够好,对现状不满。
这两点都很好的被互联网公司利用了。
对消费升级这个机会把握的最好的,是各种泛电商类网站,毕竟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有钱买买买了,有的买实物,比如上京东上淘宝,上什么值得买;有的买体验,比如上携程上穷游。对中产阶级焦虑把握的最好的,是知识付费类的产品,也包括知乎。
另外,各种打“情怀”牌的产品,多少也沾了一点解决中产阶级焦虑的边,好像在对中产人群说“别担心,你的焦虑我懂”,就差一句“干了这碗鸡汤”了。
2007年1月,漠河北极村的一位渔民在河里捕了雨回家,他的生活也很辛苦,但焦虑?
而把消费升级和中产阶级焦虑结合的最好的,则是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比如趣店、拍拍贷、分期乐等等。
也许你会说,使用这些互联网金融贷款的人群是以屌丝为主,这些人并不是中产阶级。但中产阶级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真正使用互联网贷款的年轻人,并不是穷到吃不起下一顿饭的真屌丝,而是有一部分收入,但有更高消费需求的人——在贷款之前,他们都是觉得自己有能力还上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自己具有或者应该具有那样的消费能力。
过去服务到这些人的互联网公司不多,最典型的可能就是腾讯的游戏。但现在这个市场被开发出来之后,很多公司可以做得更大,而且还可以出现很多新的商业模式。进军三四线城市其实就是收割三四线城市的中产阶级。
之所以用“收割”这个有点负面含义的词,是因为这个词最合适。人们有焦虑了,互联网公司提供缓解焦虑的方法,让人们掏钱。这就是收割。而且那些所谓的缓解焦虑的方法,也都是治标不治本。
真的,上网那么多年,我还没见过几款可以真正让人缓解焦虑的产品。大部分产品都是让你一时觉得满足充实,然后又陷入更深的焦虑。
游戏玩家越花钱就会花的越多,刷朋友也会越刷越上瘾,但在短暂的清醒时分,又会懊悔自己浪费了那么多时间。
要解决中产阶级的焦虑,最好的办法大概有两个。一是消费大跃进,从小康迈进富足;二是消费降级,让自己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而且多跟不如自己的人比。这也是我现在惯用的自我满足手法。你跟我比有钱,我跟你比工作压力,比陪伴家人的时间,比居住环境,总有我比你过的舒服的地方。
不过我只是接近中年,还远算不上中产,也许是这个原因我可以比较进退自如。真的人到中产,估计也就身不由己了。
很多中产焦虑源于下一代,源于教育。这我倒是一样。比如我是在一个幼儿艺术培训中心写的这篇文章,我女儿在里面学画画。(所以这篇写的比较随意,有凑数的嫌疑。)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没有期望她未来成为画家,但多接触一些,视野广一点,总是好的。当然,这也要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为了看世界而辞掉工作、卖掉房子的事情,我还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