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下这个标题后,我先搜索了自己的邮箱。
最早一封含有“俞永福”关键字的邮件是2009年9月,八年多前了。也许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俞永福这个名字。
在过去8年里,大概听过他两三次大会演讲,参加过他主导的四五次发布会,有过四五次的群访,还有两次专访,以及一次他和别人吃饭闲聊的录音。哦,我还和他在同一栋楼里工作过。当时UC在海淀的维亚大厦,我在UC楼上几层的乐元素。另外,我曾在一家他担任董事的公司工作。
以上就是我和俞永福的所有交集了。我对他并不熟悉。只是因为今天看到他可能要离开阿里巴巴去创业,想着凑个热点,写下了这篇文章的标题。
2012年5月的一个傍晚,维亚大厦朝西的窗口看出去的风景,俞永福在这里的办公室有朝西面的落地窗
他喜欢别人叫他“永福”,这的确能拉近距离,显得有亲和力。以至于看到“俞永福”这个全名,我都会觉得过于正式了。我好像没怎么当面叫过他永福,毕竟差了好几个代沟。
我对俞永福的整体印象是非常好的,他为人非常谦和,接受采访的时候也非常配合,说话又很有条理,让记者写稿子的时候会觉得很轻松。但这些可能也是他的缺点——他太好了,好的有点不真实。
拿两次专访来说,不得不说俞永福是一个非常好的采访对象。在采访的时候他会让我感觉非常好,因为他给我一种非常愿意回答问题,非常坦诚的感觉。不管是询问类的问题,还是质问类的问题,俞永福都能给出很有逻辑很有说服力的回答,而且这些回答并不是我预料之中的。
当我回来整理采访录音,准备写稿的时候,对着他的回答却无从下笔。有种“明白了所有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感觉,因为文章需要的是故事,是情节,是冲突,而俞永福给出的大部分是分析,是结论。
但他也不是完全不会讲故事,他也知道记者采访是喜欢听故事的,毕竟故事更加生动。
最后一次专访俞永福,是关于UC的国际化。当时UC在印度市场做的不错,我在做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的稿子,他们也非常愿意配合。在采访的时候,俞永福讲了一个故事来说明印度这个国家的状况,他用的例子是电梯出了故障,安全走出电梯后,一个人当地人张开双臂对他说“Welcome to India”。
故事还算不错,但是,这个故事我已经在其他媒体的报道上读到过了。他把同样的故事又讲了一遍。
在接受不同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同样的故事并没有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他愿意主动分享的故事往往只是花边,真正关键的故事他并不会跟你说。比如:当年是如何说服雷军投资的,见了几次面,分别说了什么;后来雷军又是为什么淡出了UC这家公司,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听其他UC员工说,当年雷军在UC是有办公室的,经常可以看到他。而后来,传闻是雷军和他闹翻了,雷军几乎清空了自己在UC的股份,UC仅仅成了雷军众多成功的投资案例之一。
当然这关键是我采访能力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他非常擅于回答“带刺”的问题,而且总是一脸笑意,让你着急不起来,也会完全没有脾气。我有时候会想,俞永福真正生气的时候,威严的时候,批评下属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俞永福这种应对采访的方法,可以用圆滑来形容。但圆滑通常是个贬义词,所以我觉得俞永福应该是30%的圆滑,70%的风度吧。
如果再总结一下的话,通过采访和俞永福接触,我非常佩服他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但看不出他的执行力。加上他对媒体非常好,有时候会怀疑他到底是不是只是一个“对外CEO”?不过UC两位联合创始人请他当CEO,能力肯定是摆在那里的。
第一次采访俞永福的工作日历
再说说那次吃饭的录音吧。那也只是一次便饭,人不多,俞永福是主角。席间有人录了音,给我听了一遍。
录音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席间聊天也很家常,没什么机密信息。但这份录音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俞永福比采访的时候更加放松。主要是他说话的节奏以及方式,最明显的就是没有那么多“一二三点”之类的总结。
但即便很放松,俞永福仍然保持着很好的风度。不像有些人台前光鲜亮丽,到了后台就原形毕露。
我不禁想到李开复。听说他的正式和不正式,就一条领带的差别。正式场合就系领带,休闲的时候就不系,其他都不变。有意思的是,那份录音了也有俞永福谈李开复创新工场的部分,他说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分析,指出了一些创新工场的可能存在问题,但并没有任何“黑”的成分。
以上基本是我对俞永福的全部印象了。他掌管高德地图的时候我曾说过,俞永福是一个斗士:曾经在UC的时候和腾讯的QQ浏览器掐,现在带着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掐。虽然他看起来胖胖的人畜无害,但也是经历过各种险恶斗争的人,可以说绝对不缺“狼性”。
在阿里巴巴,他上升的很快,甚至传出“太子”说。这里面肯定有阿里政治斗争的因素,对俞永福来说,这很被动。
后来阿里巴巴CEO张勇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有他坐镇北京,我就轻松一点”。这算是一方面体现了自己才是阿里巴巴的CEO,俞永福只是帮他分担;另外对俞永福来说,这也帮他打消了媒体上一部分“太子”说的猜疑。
一开始看到他要离开阿里创业,我是不太相信的。但看了报道,又看了他的回应,我就不确定了。
媒体给出的离职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俞永福接手阿里大文娱之后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但这肯定不足以导致他要从阿里巴巴离开。但到底他为什么要走,为什么要选择创业,我也无从去猜。
按现在的报道看,俞永福的离职计划很早就已经开始了。
几个月前,我还有机会加入他的团队。也许当时答应下来,我可以写一篇更好的“我眼中的俞永福”。但也许,我就没有那个自由来写这样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