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和年龄

我是一个聊天的时候很少用表情包的人。坦白讲,我手机里除了自带的emoji,没有任何表情包。

要说我为什么不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用;二是因为不知道用了对我有什么好处。这看起来有些矛盾,连用都不会用,怎么就能说用了之后对自己没有好处呢?

对于系统自带的 emoji 表情,我用的比较多的也不超过五个:流汗、奋斗、握手、胜利以及掩面而笑。只有最后一个算是比较新的。

我最常使用的五个 emoji

有人说喜欢用emoji或者表情包,是一种语言能力的退化。因为表情包往往可以表达一种用常规语言很难说清楚的情绪。我认同过多使用网络用语是语言能力的退化,但并不是认同使用表情包是语言能力的退化。在聊天的时候,我完全可以接受别人发过来的表情包,只是我自己不会发。

表情包的使用和性格应该有一定关系。一般有趣的人,开放的人会更喜欢用表情包,这样能让聊天变得更加生动。

我相对来说更加平常一些,说话也比较喜欢简单直接,不怎么会闲聊。就好像谈工作的时候,通常很少有人用表情包,因为这个时候效率第一,公事公办。表情包的主要作用并非传递信息,而是传递情绪。

表情包在全世界都很流行,但是相比较中国和美国,对表情包的使用还是存在一些差别。最直接的就是,中国人喜欢用表情包而很少用emoji,但美国人在喜欢用表情包的同时,对emoji也很重视。我的这种判断完全来自新闻媒体,因为没有什么美国朋友,也很少跟美国人聊天。

中国人喜欢用表情包不用怀疑,一些常被用来做表情包的名人都会自己谈到这个问题。美国人也喜欢用,甚至连 Twitter 的内置了表情包的搜索工具,方便人们即搜即用。我唯一一次主动搜索表情包并且使用,就是在 Twitter 上。也许当微信开通表情包即搜即用功能的时候,我也会在聊天的时候更多使用表情包。

比起表情包,中国人使用 emoji 的频率要低很多,这应该很多人都有直观感受。甚至可以说,中国人对 emoji 完全不重视——除了部分 emoji 设计师。

但是美国人对 emoji 好像也很重视。比如经常可以看到介绍 emoji 的相关文章,从单个 emoji 的介绍,到介绍 emoji 的来龙去脉,背后涉及到的技术等等。比较具体的例子是,经常可以看到对比同一类 emoji 在不同手机平台上的形态,饺子为什么还不在食品类 emoji 里,以及最近汉堡包这个 emoji 是不是把夹心层蔬菜、肉饼顺序放错了等等。

要矫情一点的话,我想这也许跟中国人追求娱乐,但美国人比较认真有关。

中国人只要一个东西好用就好,并不会去了解背后的东西。比如买产品的时候追求实用,不是那么追求品牌。但美国人会更加在意一件产品的生产厂商是否值得信赖,就算用个 emoji,都想了解背后到底怎么回事。

当然,也可以有另外两种解释。

第一种就是顺着上面的再想一层。美国经济更发达,社会更加稳定,大部分产品背后都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而且大部分品牌都经历了充分的竞争,有足够的信用背书,值得消费者信赖。美国消费者也相对富足,让他们可以承受以相对高的价格购买相对好的品牌。而中国大部分品牌都还很新,消费者的信任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而且消费者也对价格更加敏感。

这种社会差异,导致的就是中国人看到一件产品之后不会去想太多。体现到对表情包的使用上就是好用就用,其他不在乎。

第二种解释就是,美国人会在各个平台上使用表情包和 emoji,不同的平台对 emoji 的表现都会略有不同(比如 Facebook,Twitter,Google,微软等等),这就给了人们更多讨论的话题。中国各个平台都可以使用表情包,但 emoji 基本上仅限于 QQ 或者微信聊天,其他平台基本不重视 emoji。这就限制了 emoji 的使用,而且这两个平台都是腾讯的。一家公司在搞,要折腾出大的动静,就难一些。

如果非要再找一种解释的话,也可以是中国在表情包的使用上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直接从文字进入到了表情包阶段,跳过了 emoji。emoji 已经成为美国人在表情包发展史上的一个包袱。

这其实也是很有道理的。美国人上网早,那时候还没有表情包,要展现更丰富的情绪就只能用 emoji。因为上网早,美国网民整体年龄偏大,而年纪大的人往往更少使用表情包。

也许这才是我为什么很少使用表情包的原因:年龄?‍♂️。

Leave a Reply